第一一五章 一万三千[1/2页]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48中文网]https://m.48zw.org最快更新!无广告!
这次老二把自己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了,这笔活一共赚了一万三千块钱。
nbsp当他要把三千块钱交给武文杰时,武文杰的脸都吓白了。
nbsp这笔钱比他一年的工资总额都要高,况且他也不知道合法不合法。这哪里敢收啊?
nbsp老二的这笔订单做得如此顺利,很大程度上要感谢他的老师和同学。
nbsp老师自然是曹主任,而同学呢,就是老六武文杰。
nbsp校办工厂机制很活,产学研功能齐备,又有相应的制造设备,只是苦于生产能力有限,不能满足产品的生产周期要求,充其量到期只能交三分之二的活。
nbsp而订单是个大包,只能一次把货交清。如果校办工厂完成不了,那么这个订单只能再找其它的企业加工了。
nbsp从曹主任的本意来讲,他既希望能给校办工厂把这笔活留下,也希望能帮上自己的学生这个忙。
nbsp进口这台水平先进的高精尖设备,曹主任也是力排众议,克服了很大阻力才办成的。
nbsp他希望这样的设备能够早日投入使用,尽快为校办工厂创效,也能为提高国家的装备制造水平出一分力。
nbsp他担心,老二到别处未必还能找到这样的机会。
nbsp作为业内专家,曹主任的信息还是比较灵通的。他了解了一下拥有类似设备的国内单位。
nbsp果不出他所料,购买过类似设备的单位本身就寥寥无几,投入使用具备生产能力的几乎凤毛麟角。
nbsp不过,消息也并不都让人绝望,曹主任发现,武文杰他们铁路工厂附近的一家研究所,也拥有一台这样的设备。
nbsp只是设备进来以后,因为一些原因,一直还没开封,自然也谈不上投入使用。
nbsp曹主任把两个学生找到一起商量。
nbsp那家研究所的领导也是曹主任的学生,是他调来交大之前的那所大学,还不是武文杰和老二的校友。
nbsp问了一下缘由,设备买来却不开封,既有主观原因,也有客观原因。
nbsp那位领导对曹主任说了这么一句:“我这里情况目前有些复杂,在我这干,条件不具备,但是如果有谁愿意拿去用,我可以免费借出,分文不取。”
nbsp曹主任把情况一说,武文杰动开了脑筋。
nbsp如果把情况跟车间主任讲一下,他会不会答应作为车间创收的一个项目呢?
nbsp厂里日常的生产任务,都是国家指令性计划,虽说旱涝保收,但确实常有不饱满的时候。
nbsp没活的时候,厂房的风水电汽,工友的一身力气,其实都闲置在那里。
nbsp设备使用不充分,工友工时不饱满,耗在那里又没有收入,确实非常可惜。
nbsp武文杰也听说,有些机加工车间私下里在外面揽活,以便使工时和设备利用得更充分些,用挣来的钱,给大家发些奖金,提升工友们的待遇。
nbsp他把电话打给车间主任,车间主任踌躇了一下,说还要再想一想。
nbsp等再跟车间主任通话时,他不但想通了,而且已经开始做安排了。
nbsp“还记得你的那个玩意吧?电力机车模型,当时不让你们拆,我说还要用它做道具。现在算是用完了。我就在这模型边上,给全车间的人讲了一番话,讲了工厂未来的发展,也讲了车间的前景。你说的那事,工厂现在也开始鼓励了。现在我可以把你这个模型拆掉了,空出来的那块地方,就用来放那个借用的新设备。”车间主任的一番话,听得武文杰兴奋不已。
nbsp安装调试设备,除了对方来人外,武文杰把老七也动员过去了。
nbsp他有英文好的优势,通篇的外文安装使用说明
第一一五章 一万三千[1/2页]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