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精英养成记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588章 焦土上的嫩芽[1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48中文网]https://m.48zw.org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秋老虎肆虐了整整一个月。秦枫站在村口那棵老槐树下,望着坡地上新播的草种,心里像被这日头烤得滋滋冒烟。预想中的茵茵绿意并未如期而至,裸露的黄土地依旧倔强地袒露着贫瘠的胸膛,只有几星可怜的绿色,在石缝间苟延残喘。

    nbsp“秦书记,这草怕是活不成了。”老支书蹲在地上,用枯树枝拨弄着干裂的土块,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叹息。他身后,几个当初最积极的村民也低着头,脸上的汗水混着尘土,画出一道道灰黑色的沟壑。

    nbsp秦枫的心沉了沉。启动仪式上的豪情壮志还未完全散去,现实就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。他蹲下身,捻起一小撮土,那土硬得像砂纸,几乎不含任何水分。“是天太旱了,”他声音有些沙哑,“我们播下去的草种,可能连发芽的水分都不够。”

    nbsp“可不是咋地,”村民王老五瓮声瓮气地说,“往年这时候,早下过几场透雨了。今年邪门了,一滴雨星子都没见着。”

    nbsp质疑的声音开始在人群中蔓延,像秋旱时节的蝗虫,悄然滋生。

    nbsp“我就说这法子不行,咱们这地,啥时候长出过这么金贵的草?”

    nbsp“城里来的娃娃,就是读书读傻了,以为书本上的东西都能搬到地里来?”

    nbsp“白费力气,还不如在家歇着。”

    nbsp秦枫站起身,目光扫过一张张疲惫而失望的脸。他知道,这些声音并非空穴来风。村民们世代与这片土地打交道,他们的怀疑,源于对这片土地深深的了解,也源于对失败的恐惧。

    nbsp“乡亲们,”秦枫的声音不高,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,“天旱,我们改变不了。但我们能改变的是,我们自己。草种没出齐,我们就补种!缺水,我们就找水!”

    nbsp他指向村西头那条几乎干涸的小河沟:“那里面还有水,虽然不多,但只要我们一桶一桶地往上挑,总能浇活一部分。只要有一棵草活下来,就证明这片土地还有希望!”

    nbsp老支书看着秦枫年轻却坚毅的脸庞,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亮光。他猛地将旱烟锅在鞋底上磕了磕:“秦书记说得对!活人还能让尿憋死?不就是挑水吗?当年修梯田的时候,比这苦十倍的日子都过来了!愿意跟我老头子干的,回家拿扁担水桶去!”

    nbsp几个上了年纪的村民犹豫了一下,最终还是点了点头。年轻人则大多沉默着,脸上写满了不情愿。

    nbsp秦枫没有强求。他知道,行动比语言更有说服力。他率先扛着扁担,挑起两只水桶,朝着小河沟走去。老支书紧随其后。阳光下,两个身影一前一后,在蜿蜒的山路上显得格外单薄,却又带着一种撼动人心的力量。

    nbsp一桶,两桶,三桶……汗水像断线的珠子,从秦枫的额头上滚落,砸在干裂的土地上,瞬间洇湿一小块,又迅速消失。肩膀被扁担压得生疼,火辣辣的,像是要裂开一样。手上的水泡早就磨破了,渗出血丝,染红了粗糙的桶绳。

    nbsp他回头望去,山坡上,除了老支书,又多了几个身影。是王老五,还有村里的几个党员。他们默默地挑着水,一趟又一趟,将微薄的希望注入干裂的土地。

    nbsp太阳落山的时候,秦枫累得几乎虚脱。他瘫坐在地埂上,看着夕阳将那片刚刚浇过水的土地染成一片金黄,心里却没有丝毫轻松。他知道,这仅仅是开始。这场与天抗争、与地搏斗的战役,才刚刚拉开序幕。

    nbsp夜里,秦枫辗转难眠。他想起了出发前,导师对他说的话:“小秦,农村工作,不像实验室里做实验,变量太多,困难会超出你的想象。你要有打硬仗的准备。”

    nbsp当时他信心满满,觉得只要有科学的方法,有一腔热血,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。可现在,他才真正体会到导师话里的深意。资金短缺、技术难题、天气影响、村民的不理解……一道道难关,像一座座大山,横亘在他面前。

    nbsp“吱呀”一声,门被推开了。老支书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米汤走了进来。“秦书记,趁热喝点吧。”

    nbsp秦枫接过碗,一股暖流顺着喉咙滑下,驱散了些许疲惫。“王叔,谢谢您。”

    nbsp老支书在他对面坐下,沉默了半晌,才缓缓开口:“秦书记,你别怪那些年轻人。他们不是懒,是怕了。这些年,村里也试过搞些新项目,种果树,养牛羊,最后都因为缺水、缺技术,亏得一塌糊涂。他们是被伤怕了。”

    nbsp秦枫点了点头:“我明白。所以,我们更不能放弃。一旦放弃,就真的一点希望都没有了。”

    nbsp“唉,”老支书叹了口气,“道理是这个道理。可是,光靠我们几个人挑水,也不是长久之计啊。这漫山遍野的,得挑到猴年马月去?”

    nbsp秦枫放下碗,眼神变得深邃起来:“王叔,你说得对。挑水只是权宜之计。我们必须想办法引水。”

    nbsp“引水?谈何容易啊。”老支书苦笑一声,“咱们村地势高,附近又没有大河。以前也想过修水渠,可是没钱没人,最后只能不了了之。”

    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    nbsp“钱和人,我们可以想办法。”秦枫的目光投向窗外深邃的夜空,“水渠必须修。这是我们‘展望计划的生命线。”

    nbsp**第二章nbsp水渠与人心**

    nbsp修水渠的提议,在村民代表大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。

    nbsp“修水渠?秦书记,你没开玩笑吧?那得多少钱?多少人力?”

    nbsp“咱们村底子薄,哪经得起这么折腾?”

    nbsp“万一修到一半,钱没了,人也散了,那不是白忙活一场?”

    nbsp反对的声音此起彼伏。秦枫早有预料,他拿出连夜绘制的简易图纸和初步预算。

    nbsp“乡亲们,大家静一静。我知道修水渠难度很大,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。但我们不修水渠,‘展望计划就是一句空话。没有水,别说种草,就是种庄稼也难有收成。”

    nbsp他指着图纸:“我们初步勘测过,从山那边的红旗水库引水过来,距离大约五公里。修一条简易的土渠,虽然工程量不小,但我们可以自己动手,尽量节省成本。至于资金,我已经向乡里县里打了报告,争取项目支持。另外,我也会想办法联系一些公益组织和爱心企业。”

    nbsp“自己动手?那得多少人干多少天啊?”有人质疑。

    nbsp“人多力量大。”秦枫环视众人,“只要我们全村人一条心,哪怕每天挖一米,也总有挖通的那一天!”

    nbsp老支书站起身,用力敲了敲桌子:“我支持秦书记!修水渠,不光是为了‘展望计划,更是为了咱们村子孙后代!当年我年轻的时候,就跟着老一辈人修过梯田,那时候条件比现在苦多了,不也一样干成了?现在有秦书记给咱们指路子,咱们还有啥好犹豫的?”

    nbsp有了老支书的支持,一部分村民开始动摇。但更多的人,还是持观望态度。

    nbsp“我还是觉得不靠谱。”

    nbsp“是啊,万一钱批不下来怎么办?”

    nbsp秦枫知道,空口白话难以服众。他必须拿出实际行动。

    nbsp第二天一早,秦枫带着村两委的干部和几个党员,扛着锄头铁锹,来到了计划中水渠的起点。没有鞭炮,没有仪式,他们默默地挖下了第一锹土。

    nbsp消息很快传遍了村子。村民们站在村口,远远地望着那几个在山坡上忙碌的身影,议论纷纷。

    nbsp“看来秦书记是来真的了。”

    nbsp“就凭他们几个人,能挖出啥名堂?”

    nbsp“唉,年轻人就是冲动。”

    nbsp秦枫和同伴们没有理会那些议论。他们埋头苦干,挥汗如雨。太阳升起又落下,山坡上留下了一道浅浅的土沟。虽然进展缓慢,但那是希望的印记。

    nbsp第三天,王老五带着两个年轻小伙子,扛着工具加入了进来。“秦书记,俺们想通了,与其在家等死,不如跟着你拼一把!”

    nbsp秦枫看着他们,黝黑的脸上露出了笑容:“欢迎!”

    nbsp有人带头,就像推倒了第一块多米诺骨牌。接下来的几天,越来越多的村民自发地加入到修渠的队伍中。有老人,有妇女,甚至还有一些半大的孩子,也拿着小锄头,在旁边帮忙清理碎石。

    nbsp山坡上,顿时变得热闹起来。锄头碰撞石头的叮当声,人们的吆喝声,孩子们的嬉笑声,交织在一起,奏响了一曲充满生命力的劳动乐章。

    nbsp秦枫深受感动。他知道,水渠不仅仅是在挖一条引水的通道,更是在挖通一条连接人心的通道。村民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,这比任何资金都宝贵。

    nb

第588章 焦土上的嫩芽[1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