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我在抗日卖军火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888章 超远射程[1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48中文网]https://m.48zw.org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而增程弹需要额外增加增程装置的单独生产、性能测试环节。以底排弹为例,底排燃料的压制需要专用模具和恒温恒湿环境,每批次燃料都需进行燃烧速率测试,不合格率高达nbsp8%12%;

    nbsp火箭增程弹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则需进行静态推力测试、密封性检测,单枚弹的测试时间是普通炮弹的nbsp34nbsp倍,这些环节不仅增加了生产周期,更提高了单位产品的成本分摊。

    nbsp与成本上升相对应的是战斗部炸药量的减少。弹丸的总重量和内部空间是固定的,增程装置的加入必然会挤压战斗部的空间。

    nbsp以nbsp155nbsp毫米榴弹炮为例,普通杀爆弹的炸药装填量约为nbsp810nbsp千克(如美国nbspM107nbsp榴弹),而同口径底排弹为适配底排装置,炸药量需减少nbsp15%20%,降至nbsp6.58nbsp千克;

    nbsp火箭增程弹因需容纳火箭发动机和推进剂,炸药量减少幅度更大,部分型号甚至不足nbsp6nbsp千克。炸药量的减少直接导致杀伤半径、破片数量下降nbsp——nbsp普通nbsp155nbsp毫米杀爆弹的有效杀伤半径约nbsp30nbsp米,而增程弹可能降至nbsp2528nbsp米,对集群目标、坚固工事的毁伤效果明显减弱。

    nbsp这种nbsp“增程nbspnbsp减威力”nbsp的矛盾在反坦克弹药、子母弹等特种弹种中更为突出。反坦克破甲弹的破甲深度依赖炸药量和药型罩设计,增程装置占用空间后,部分破甲弹的破甲深度会下降nbsp10%15%;

    nbsp子母弹则需在弹体内容纳子弹药,增程装置可能导致子弹药数量减少nbsp1015nbsp枚,覆盖面积缩小。为弥补这一缺陷,军工企业往往需要采用高能炸药(如nbspRDXnbsp与nbspTNTnbsp的混合炸药)、优化破片形状等技术,而这些技术的应用又会进一步推高制造成本,形成nbsp“成本nbspnbsp威力”nbsp的二次权衡。

    nbsp尽管存在成本与威力的短板,底排弹和火箭增程弹仍在现代战争中不可或缺。在信息化战场环境下,“射程优势”nbsp意味着可以在敌方火炮射程外实施打击,降低己方炮兵阵地的暴露风险nbsp。

    nbsp例如普通nbsp155nbsp毫米榴弹炮的射程约nbsp22nbsp千米,而底排弹可延伸至nbsp30nbsp千米,火箭增程弹可达nbsp35nbsp千米以上,这种射程差能让己方炮兵在安全区域持续压制敌方目标。

    nbsp同时,随着制导技术的发展,部分增程弹(如美国nbspM982nbsp“神剑”nbsp制导炮弹)通过加装卫星制导组件,在减少炸药量的同时,大幅提高命中精度(圆概率误差降至nbsp10nbsp米以内),通过nbsp“精准打击”nbsp弥补nbsp“威力不足”nbsp的缺陷,使nbsp“增程nbspnbsp成本nbspnbsp威力”nbsp的平衡关系得到优化。

    nbsp总体而言,底部排气增程弹与火箭增程弹的nbsp“高成本、减炸药”nbsp特性,是现代火炮武器系统nbsp“性能优先”nbsp设计理念的体现。

第888章 超远射程[1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