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大乾杀猪匠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一百七十一章 骑兵交锋[2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48中文网]https://m.48zw.org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;nbsp烛火摇曳中,赵牧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,缓缓开口:“你们说,朕若是此时与北元议和,如何?”

    nbsp话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。哪怕贵为九五之尊,他终究还是年轻,决断这种关乎国运的大事,仍显不够果断。

    nbsp“陛下,臣可保证,绝不让北元铁骑跨过淮河一步!”曾砚最先开口。他常年驻守淮西,不在中枢,本不想掺和这些事。但只要牢牢掌控水师,就能为大乾竖起一道坚实盾牌。

    nbsp赵牧微微点头,目光转向隆大元。

    nbsp“陛下,昭庆军尽在掌握,皇城内外,确保无忧!”隆大元明白皇帝的顾虑——怕议和引发朝野不满,生出意外。

    nbsp“陛下,不妨先看看北元的条件,是否有诚意,再作决断不迟。”魏师逊心中暗叹。他跟随赵牧多年,怎会不知这位年轻皇帝已有议和之心?

    nbsp当初力主北伐的是他,如今刚打开局面就要收手,着实有些虎头蛇尾。

    nbsp“诸位爱卿,朕何尝不想一举收复中原?”赵牧苦笑一声,说出了心里话,“可每日的钱粮靡费数以万计,国库……已经快要空了。”

    nbsp三路大军每日的消耗都是天文数字,朝廷先前积攒的那点家底,早已耗去大半。再打下去,就只能加征税赋了。

    nbsp“兵马未动,粮草先行”的道理,赵牧早已知晓,也做过预判,可钱粮消耗还是超出了预期。

    nbsp如今才四月末,离夏收还有整整三个月。这时候加征税赋,很可能引发民间动荡。

    nbsp赵牧初登大宝便力主北伐,为的就是证明自己是天命所归的明主,有雄心壮志。如今连最顺利的中路军都被困在长社,北元又有心议和,他自然想就坡下驴。

    nbsp比起先祖仓皇南逃,他能打得北元主动求和,已然强上太多,足以证明自己是合格的君王。若能在议和中争取更多好处,养精蓄锐以待良机,也未尝不可。

    nbsp“陛下,只是西凉那边……约好共同起事,不知是否该通知一声?”隆大元小心翼翼地问道。

    nbsp大乾与西凉,都被北元压得喘不过气。此番大乾北伐,本约定西凉一同出兵。如今大乾要与北元和谈,按理该知会西凉,甚至三方一同谈判才好。

    nbsp“随他去吧!”赵牧恨恨道,“当初我们起兵时,他们作壁上观;眼看我们势如破竹,牵制了北元主力,却趁机袭击占据庆阳府,还想先一步拿下凤翔府——竖子不足与谋!”

    nbsp西凉本是大乾疆域的一部分。当初的西凉王李元浩,本是大乾的西凉节度使,出身羌族,能征善战。

    nbsp北元南下袭击大乾时,李元浩不仅未率兵入关救援,反倒趁机大肆屠杀朝廷在西凉的官员将领,割据一方,自成势力。

    nbsp这李元浩也是野心勃勃之辈,凭借一身勇武,数次击溃北元军队,还向西扩张到瓜洲,成了不可小觑的力量。

    nbsp李元浩死后,其子李舜元继位。为抵御北元压力,李舜元开始与大乾修好,才有了联合北伐之事。

    nbsp可北元势大,西凉便动了小心思——让大乾独自顶住压力,自己则伺机而动,拿下了兰州与河州。

    nbsp若是西凉再拿下临洮府,就会将大乾西路军完全堵在临州,而他们则能向东兵指秦州。

    nbsp西凉地处偏僻,虽民风彪悍、能征善战,奈何羌族人丁稀少。一旦占据临洮府到秦州一带,雄踞关中,天下便可能成三分之势。

    nbsp这是大乾与北元都不愿看到的局面,赵牧也因此对西凉暗怀怨恨。

    nbsp“陛下,北元势大,大乾与西凉当同气连枝才是……”魏师逊面露忧色。若是西凉与大乾翻脸,最终得利的只会是北元。

    nbsp汉末三分天下,吴与蜀反目,最终魏国坐收渔翁之利,这前车之鉴不远啊。

    nbsp“西凉本就是反骨羌人之后,视我汉人为牛马牲口!”隆大元目露凶光,“若说我大乾与北元势同水火,与西凉更是仇深似海!”

    nbsp昔日他尚未入朝时,曾去过西凉,对那里的情况一清二楚。

    nbsp北元对大乾皇室的伤害固然巨大,但对普通汉人,与大乾相比也差不了太多——汉人可以科举做官,也能经商游历,除了军队高级将领外,各行各业都有汉人的身影。

    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    nbsp西凉则截然不同。李元浩当初对汉人势力进行了残酷清洗,所有汉人平民都被贬为奴隶,成了依附羌人存在的附属品,完完全全的劳动工具。

    nbsp西凉高层的算盘是:通过汉人奴隶的供养,让羌人大规模繁衍。只要三代人过去,羌人就能从如今的数十万,繁衍到上百万。

    nbsp“非我族类,其心必异”的理念,在西凉羌人中就是政治正确。他们不断挤压汉人的生存空间,扩大本族规模。

    nbsp按照他们的计划,三代之后,西凉境内过百万的汉民会逐渐萎缩到数十万,与羌人彻底调换比例。

    nbsp这般做派,自然激起汉人的反抗,随之而来的便是血腥屠杀。李元浩当政时,从夏州到瓜洲的千里路上,随处可见汉民的尸体。

    nbsp“还不知道谢相跟崔相是什么意思?”曾砚也听闻过西凉的所作所为,同为汉人,自然心怀愤恨。只是作为皇帝的左膀右臂,他凡事以皇帝的意思为先。

    nbsp如今朝堂之上,最大的一派,自然是御书房内的赵牧与他们三人,也就是曾经的“太子党”。

    nbsp第二派是以左相谢必安为首的主战派,得到江南士族的广泛支持,在朝野中能量不小。若是北伐成功、入主中原,他们近水楼台,必然是最大的受益者,因此对北伐热情最高。

    nbsp第三派是以右相崔思退为首的务实派,从昔日蔡桧的党羽中分裂出来,自立门户,此番也拥护北伐。他们得到荆湖、巴蜀一带士族的支持,不愿与北元死磕,却也想在北伐成功后分一杯羹。

    nbsp至于蔡正阳的议和派,如今已是势单力薄,算是朝堂第四股势力。

    nbsp若是赵牧的想法能得到左右二相支持,议和之事便能彻底推行,不会掀起太大风浪。

    喜欢。

第一百七十一章 骑兵交锋[2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